我看過的以「偷抱他人孩子」作為故事基點的電影,日本有《第八日的蟬》,情感刻劃非常細膩;在中國,陳可辛拍了《親愛的》,將之同時作為情感事件和社會議題去處理。一部掘得深,一部走得廣。前陣子金馬影展上映的《別叫我兒子》則是第三部,小巧寫意,風格相當獨特。他們都觸及了被偷走的孩子自身的認同問題、父母(無論親生或撫養者)之愛,以及社會如何看待事件中的每個角色。《別叫我兒子》與《第》、《親》二片之不同,首先是被偷走的小孩回歸原生家庭的時間最晚(已至青春期,另二部都在兒童期),其次則是最為獨特的:在孩子的認同問題中加入了性別議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