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電影 (28)
- Aug 17 Wed 2011 00:00
情之所鍾,正在我輩:淺析《大話西遊》中的「情」
- Jun 09 Fri 2017 20:26
《愚行錄》無劇透觀後短感
有些傷害是加法,有些傷害是減法。後一種情況裡,受害者如同一棟建築,隨著傷害的持續,地基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被掏空,於是變得搖搖晃晃,於是連僅僅想站穩都愈來愈吃力,於是,如果傷害沒有停止,被挖開的空洞又無法填補,生命的崩毀陷落將成為不可避免的結局。
- Jan 05 Thu 2017 16:26
生而不有,長而不宰——《別叫我兒子》觀後短感
我看過的以「偷抱他人孩子」作為故事基點的電影,日本有《第八日的蟬》,情感刻劃非常細膩;在中國,陳可辛拍了《親愛的》,將之同時作為情感事件和社會議題去處理。一部掘得深,一部走得廣。前陣子金馬影展上映的《別叫我兒子》則是第三部,小巧寫意,風格相當獨特。他們都觸及了被偷走的孩子自身的認同問題、父母(無論親生或撫養者)之愛,以及社會如何看待事件中的每個角色。《別叫我兒子》與《第》、《親》二片之不同,首先是被偷走的小孩回歸原生家庭的時間最晚(已至青春期,另二部都在兒童期),其次則是最為獨特的:在孩子的認同問題中加入了性別議題。
- Nov 30 Wed 2016 00:48
紀錄短片《筑位》觀後心得
- Nov 05 Sat 2016 12:53
《等待成一首歌(嘿瑪嘿瑪) 》|2016 金馬影展TGHFF
- May 21 Sat 2016 16:22
《漢娜鄂蘭——思想的行動》觀後感
《漢娜鄂蘭——思想的行動(VITA ACTIVA: THE SPIRIT OF HANNAH ARENDT)》是一道以精美食材烹調的料理,營養價值毋庸置疑地高,美味與否,則見仁見智。然而可以確定的是,享用這道料理並不容易;真吃完了,能否順利地消化更是教人胃疼的問題。
- Oct 25 Sun 2015 21:38
碎片式的囈語,關於《刺客聶隱娘》
- Aug 08 Sat 2015 00:00
《蘆葦之歌》:憑真實將公理傳開
一般情況下,我是不會主動去看紀錄片的。因為他們太真實,相較於大部分電影與現實拉出的距離,紀錄片貼得太近,往往令人不忍直視。所以總是仰賴機緣,課堂放映、他人贈票、來信受邀……,緣份到了,才會觀看紀錄片。上一次,《看見臺灣》開頭一段我差點睡著,所幸往下怵目驚心,走出戲院時無比清醒。這一次,在身邊的人或默默拭淚,或低低啜泣的淚光與哭聲包圍裡,《蘆葦之歌》唱出我涉獵極少的紀錄片中難得聽聞的一支調子,足以繞樑。
- Jul 22 Wed 2015 00:00
《花葬》:拒絕生命的人
- Jul 14 Tue 2015 00:00
現實迎面而來的強度:《百元之戀》
《百元之戀》不是一部愛情片,「戀愛」只在故事中擔任催化劑,推動情節的重要轉折。電影真正的焦點是「百元」,一張代表便宜的標籤,標示著產品的價值——或者說,產品的幾無價值。被貼上「一百元」標籤、賤買賤賣的人,在巨大複雜、位階分明的世界裡,究竟該何去何從呢?
- Jul 07 Tue 2015 00:00
天機:富春山居圖,Here Comes A New Challenger!——《道士下山》
- Jun 29 Mon 2015 00:00
Gone Mother:《暴風雪中的白鳥》
在往英國的飛機上,睡眠不易,大部分時間就是李榮浩的專輯一直重複播放,因為一半以上的電影已經看過了。在廣播中聽過〈不搭〉,所以選擇李榮浩,雖然當初聽不懂歌詞為什麼唱「伴隨我這樣好嗎?雖然不大」、「伴隨你這樣好嗎?別說不大」、「和我相愛誰都不大」……後來有歌詞看才知道,原來和大小一點關係也沒有。同樣地,下飛機之後一直對那首唱著「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鹽」的歌印象深刻,直到回程時看見螢幕上顯示「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」,才發現誤會大了。但即使知道錯了,十幾天下來對「雪地上撒點鹽」已經形成一套解讀,後來買下專輯再聽,也「回不去了」。
- May 18 Mon 2015 00:00
《吉星高照2015》觀後札記
- Jan 20 Tue 2015 00:00
柏拉圖式的電影:《一個人的武林》及其他
- Nov 28 Fri 2014 00:00
《星際效應》:你那邊幾點?
看完《星際效應》之後,諾蘭導的電影我也全部收集完了。老實說,這是讓我最不入戲的一部。倒不是龍虎亂舞般接連而來的科學詞彙教人眼花撩亂,而主要歸因於節奏舒緩的漫長故事裡,情感空氣略嫌稀薄,徘徊在窒息邊緣我每每必須離開一下才能再進入。關於電影整體,網路上已有許多好文值得一看,我沒打算補充什麼高見,只想說說一點零碎的心得。
- Aug 25 Mon 2014 00:00
露西沒那麼厲害
上映五天,《露西》在PTT電影板備受討論,評價兩極,且正方、反方各抒己見,不少文章都能言之有物而不致流於空泛的吹捧或貶抑,頗有可觀。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去年年初與接近年尾的《一代宗師》、《地心引力》兩部電影上,火熱的論辯延燒了好一段時間。《露西》初登場未滿一週,已有如此成績,後勢看漲。不同的是,去年兩部電影我都站在正方立場,但對於《露西》,我更傾向支持反方意見。
- Aug 13 Wed 2014 00:00
你愛我像誰
想像一種武裝是令人喜愛的、使人親近的,但武裝終究是武裝,你愈深愛這副盔甲,便離金屬下的那人愈遙遠。
在“World's Greatest Dad”(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1262981/)中,行為偏差、惹人厭惡的兒子以一種可悲亦可笑的方式,意外(自殺)死亡。生活中被旁人忽略的父親偽造了一本兒子的日記,不但掩蓋兒子死亡的真相,塑造出一個憂鬱、激憤而充滿智慧的青年哲學家,更令自己受到校園中所有人的歡迎與崇敬。像這樣以書寫的方式重構一個虛實交錯文本世界的電影,看過的還有《再生號》、《贖罪》。它們都關乎死亡,關乎現實中的深深缺憾,所以藉由書寫去試圖自我補償、創造渴望但無法擁有的圓滿。
- Feb 24 Mon 2014 00:00
旅程的意義
在《王牌冤家》中用來消除記憶、以斬斷過往的方式醞釀新生的科技,到《雲端情人》這裡,擁有了給予、療癒、交流的功能;Joel和Clementine在記憶中竄逃,Theodore與Samantha則於腦海裡擁抱。探討科技與情感的關係,《雲》片將是《王》片之後的新一代經典。但若單純由情感的角度出發,它更多地令我聯想到不久前上映的《寂寞拍賣師》,關於虛實問題,關於一趟旅程的意義問題。
無論是人工智慧或一場瞞天騙局,皆令兩部電影的主角陷入不可自拔的情愛關係裡。然而,當這個關係的另一方不是真正的「實體」,並非全然地「真心」,那麼這段關係究竟算不算得上「真實」呢?從文本寓言連結到生命現實,一套作業系統、一個神秘女子,便彷彿是位距離太遠的人某日從天而降,進入了你的人生,陪你走上一段路。但如同其毫無預警、悄悄地到來,總有一天也必將離開,或許好好告別,或許默默地走。就愛情說,這是每對最終沒有在一起的戀人共同的結局,當初因為某些機緣走到一塊,然後漸漸地又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去了,像《藍色情人節》,像《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》,或者更極端地,如《雲端情人》的Samantha昇華至另一種境界,永遠無法再觸及。
- Feb 13 Thu 2014 00:00
觀影札記:A JOHN WOO FILM
1.吳宇森電影——這裡指的是創作於港片最好的年代、影響力較大的幾部,從1986年《英雄本色》算起,終於1992年《辣手神探》——的共同特色,是粗大、直接,少有言外之意,絲毫無隔地透過快節奏的劇情、衝突的人物關係、熱鬧的暴力場面,以寄託他心中屬於男性的浪漫,去刻劃一份理想的、現實世界可能已然失落的江湖情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