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買陳綺貞的最新專輯,完全是因為它的名稱:「時間的歌」。關於時間的歌、時間本身即是綿長無盡的歌、時間所唱的歌……,短短四個字,可以產生各種詮釋、諸多聯想。在走出好樂迪數小時後的深夜,一則來自高中死黨的臉書動態喚起了歌與時間之鍊結,這個當下,「時間的歌」限縮為某些歌與某段時間密不可分的繫連關係。例如陳綺貞《精選CHEER》是高三後半段日子的同義詞,常駐隨身聽,「春天的手拍一拍曬乾的枕頭」,週末午後伴著搖曳的樹影在教室陽台小睡;或者晚自習時溜出項脊軒到校園裡尋覓蛙鳴,「漫步在荒原我想找一棵棲身的樹」。從哥哥買的《吉他手》直至如今《時間的歌》發行,陳綺貞的歌聲持續與歲月連結衍生出更多的意義與秘密,不再僅限於高三的人物和故事。然而五月天,《神的孩子都在跳舞》之後,便與我的生命無關。
從廣播中聽到宣言般的〈瘋狂世界〉,是認識五月天的開端。國中時期只顧著享受〈憨人〉、〈人生海海〉帶來的樂觀與勇敢,直至高中,才又搭上《時光機》回頭發現從前忽略的哀愁和苦澀。在當時,五月天的歌盛行於同儕間,最是火紅(至少我這麼覺得),每每說起,便能聊上好一會兒。或許因為兼具了初生之犢的無畏,與難為外人道的「愁滋味」,符合青春最鮮明的印記,自然就成為我們認同的對象,那些不敢說、不能說以及說得不夠好的話,都藉由〈愛情的模樣〉、〈溫柔〉、〈九號球〉、〈垃圾車〉等歌曲的「代言」,既婉轉又直捷地表達出來了。
記得曾聽友人說:去KTV不唱五月天的歌,就彷彿沒進過包廂一樣;如今想來,若沒有阿信的歌聲,便好像不曾經歷青春歲月似的。《神的孩子都在跳舞》發行於2004年尾,正是既苦悶又狂放的高三時期,課本、考卷交疊成萬水千山難以渡越,光陰卻從不等人,我們一個接一個地邁入了十八歲。巧的是,五月天的新專輯也繼《時光機》之後,進一步展露不同於過往「青春」作品的「成熟」風格,似乎要我們在〈晚安,地球人〉的歌聲中向從前的自己告別。
生命裡每一個階段都是回不去的樂園,走過一遭離開後,能帶著的只有記憶。五月天牽繫著我的高中回憶,05年往下,沒有任何原因阻止我去聽他們新的專輯,但也沒有力量引領我繼續跟隨阿信。即使網路上、唱K時遇見幾首新歌,也僅是掠過耳朵,進不到心底。就讓故事停留於最單純美好的時光,再無下文。至於說完晚安之後,是否從此告別青春?「記憶是一種相見的方式」,腦海又響起了〈孫悟空〉的熱鬧樂音,齊天大聖自幽暗中破石而出,一個觔斗翻越時空,剎那間即令夜霧茫茫的水泥叢林,疊映著十八尖山亮麗明媚的春日風景,和起伏山路上,一群猴崽子邁步奔跑的背影。
(上頭說得非常絕對,但獨有〈笑忘歌〉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6qn6C_sU-4 是唯一例外,因其為第十屆政大高文營營歌。又,一直以來五月天作品中我永遠不變的最愛,是〈擁抱〉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vDa3r1pNuE )